中小博物館發展經驗及對策
提升中小博物館質量
盤活基層博物館資源
中國博物館協會博物館學專委會
2022年學術研討會綜述
壹
中小博物館的概念▩•、使命與意義



在中小博物館的發展過程中☁✘│✘,使命也是必須要重視的問題✘▩₪。復旦大學文物與博物館學系教授陸建松認為☁✘│✘,中小博物館概念很籠統☁✘│✘,但總體上以市級▩•、縣級博物館為主✘▩₪。博物館使命是博物館存在的理由和目的☁✘│✘,每個館都要有與眾不同的使命☁✘│✘,使命決定博物館的收藏邊界▩•、展示邊界▩•、教育邊界☁✘│✘,非常重要✘▩₪。中小博物館應該以使命為導向☁✘│✘,強化收藏▩•、研究▩•、闡釋▩•、展教“四位一體▩•、前後貫通”的文物傳播利用體系✘▩₪。
貳
中小博物館發展經驗

大型博物館可以透過多種方式幫扶中小博物館✘▩₪。廣東省博物館館長肖海明介紹了省級龍頭館透過廣東省流動博物館▩•、廣東省博物館事業發展基金會▩•、粵港澳大灣區文創聯盟▩•、省博基層共建專案四個平臺扶持中小博物館的經驗✘▩₪。此外☁✘│✘,他還提出☁✘│✘,區域的中心博物館應該透過創新模式☁✘│✘,扶持所在區域的中小博物館✘▩₪。

揚州中國大運河博物館館長鄭晶以本館為例☁✘│✘,探討了中小博物館綜合影響力評估的相關問題✘▩₪。她從博物館與揚州地方的關係▩•、經濟影響▩•、公共影響▩•、區域影響4個方面進行分析☁✘│✘,認為博物館對於地方發展意義重大✘▩₪。在經濟層面☁✘│✘,博物館可以帶動相關產業發展☁✘│✘,增加間接收入☁✘│✘,為地方GDP做出貢獻☁✘│✘,不斷提升博物館周邊☁✘│✘,甚至整體城市的區域價值✘▩₪。在社會層面☁✘│✘,博物館的建成開放和運營帶來大量就業機會☁✘│✘,不僅直接產生在博物館內部☁✘│✘,也間接輻射相關產業✘▩₪。在文化層面☁✘│✘,中國大運河博物館的建成開放大大加深了揚州作為運河城市的城市形象☁✘│✘,豐富了揚州文化符號☁✘│✘,提升了城市的文化生活品質✘▩₪。

鄉村博物館是中小博物館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湖州市文旅局(文物局)副局長錢紅梅介紹了湖州市鄉村博物館的建設經驗✘▩₪。湖州市建設鄉村博物館的宗旨是立足鄉村▩•、貼近實際▩•、融入百姓生活▩•、展示多元文化▩•、活躍民間交流▩•、堅定文化自信▩•、助力鄉村振興▩•、實現共同富裕✘▩₪。
這種鄉村博物館也可以說是類博物館☁✘│✘,其建設及認定標準是不少於100平方米的場館☁✘│✘,不少於50件藏品☁✘│✘,有規範講解☁✘│✘,每年開放不少於200天等✘▩₪。同時建立了對各個館的“資訊有公示▩•、參觀有講解▩•、藏品有登記▩•、消防有制度”☁✘│✘,的“四有”制度☁✘│✘,確保鄉村博物館管理規範有序✘▩₪。
總體上☁✘│✘,鄉村博物館豐富和拓展了博物館事業的新內涵☁✘│✘,健全和完善了現代公共文化的新體系☁✘│✘,是探索和助力鄉村振興新途徑☁✘│✘,創新和描繪了精神富有的新圖景✘▩₪。

吳中博物館▩•、臨安博物館▩•、紹興魯迅紀念館等從不同方面為中小博物館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值得研究的案例經驗✘▩₪。
吳中博物館館長陳曾路認為☁✘│✘,中小博物館的經營往往在許多約束條件下展開☁✘│✘,但正是因為有約束☁✘│✘,才激發中小博物館不斷創新☁✘│✘,掙脫約束要重視研究工作☁✘│✘,不僅限於傳統的器物學研究✘▩₪。要聚焦創新研發☁✘│✘,構建產品矩陣☁✘│✘,積極進行渠道拓展☁✘│✘,融合發展✘▩₪。

臨安博物館館長鮑偉華表示☁✘│✘,透過無障礙環境提升☁✘│✘,館際展覽交流☁✘│✘,送展覽下鄉☁✘│✘,數字化展示等方式☁✘│✘,強化對公眾的服務☁✘│✘,可擴大博物館的知名度和美譽度✘▩₪。臨安博物館開館三年多來一共贏得24個獎項和榮譽稱號☁✘│✘,全媒體傳播入選杭州市可移動文物保護利用十佳案例☁✘│✘,榮獲浙江省最具人氣文化場館和浙江省最美文化空間榮譽稱號✘▩₪。

吉林大學文博遺產系教授史吉祥透過對紹興魯迅紀念館展覽的分析☁✘│✘,認為中小博物館的展覽敘事要特別注重與觀眾的知識性和情感性連線☁✘│✘,建議以是否做到了知識的有效傳遞☁✘│✘,是否和觀眾做到了情感共鳴☁✘│✘,是否能給觀眾帶來形而上的啟迪與思考等標準來衡量中小博物館展陳質量✘▩₪。

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科學技術也逐步在中小博物館得到應用☁✘│✘,並日益發揮重要作用✘▩₪。音訊是博物館中的重要應用✘▩₪。
上海世博會博物館張珂認為☁✘│✘,博物館音訊本質上是一種傳播形式☁✘│✘,傳播機制包含主體▩•、內容▩•、媒介▩•、受眾▩•、效果要素✘▩₪。觀眾也可以共同成為傳播的主體創造音訊內容☁✘│✘,對觀眾的使用場景進行細分☁✘│✘,針對不同型別觀眾提供多樣音訊服務✘▩₪。運營方面要持續更新☁✘│✘,形成系列☁✘│✘,打造品牌✘▩₪。




中小博物館發展對策

劉曙光認為☁✘│✘,地方黨委和政府要進一步從堅定文化自信的原則出發☁✘│✘,提升對博物館工作☁✘│✘,尤其是中小博物館工作意義的認識✘▩₪。與此同時☁✘│✘,中小博物館一定要有強烈時代的緊迫感☁✘│✘,要有保生存▩•、謀發展的強大驅動力☁✘│✘,要注意推進協同聯動與資源整合☁✘│✘,在“博物館+”中謀求更多更好的發展資源✘▩₪。
焦麗丹認為☁✘│✘,中小博物館的發展要把握好地方性▩•、大眾性和創新性三個基本原則☁✘│✘,彰顯特色☁✘│✘,實現差異化發展☁✘│✘,創新體制機制☁✘│✘,釋放發展活力☁✘│✘,加強人才隊伍建設✘▩₪。

浙江省文物局副局長夏丹荷表示☁✘│✘,從行業管理角度☁✘│✘,浙江將結合館藏特色和地域特點☁✘│✘,分層級▩•、分行業▩•、分屬地▩•、分專題謀劃實施一批博物館建設專案☁✘│✘,大力提升中小博物館辦館質量☁✘│✘,推動市縣級公共博物館不斷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和裝置☁✘│✘,有效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效能☁✘│✘,持續激發博物館發展活力✘▩₪。促進中小博物館在資源共享化▩•、服務網路化▩•、展陳精品化▩•、執行一體化等方面實現大幅度提升☁✘│✘,真正成為有品位▩•、有體驗▩•、有溫度的精品博物館✘▩₪。
中國博物館協會理事長劉曙光對本次會議進行了最終總結✘▩₪。他指出☁✘│✘,本次學術會議既充分體現出我國中小博物館題材多樣▩•、型別豐富的特點☁✘│✘,也反映出提升中小博物館質量☁✘│✘,盤活與利用中小博物館資源的緊迫性與可行性✘▩₪。
他強調☁✘│✘,促進中小博物館均衡協調發展是實現博物館事業高質量發展▩•、打造博物館強國與社會主義文化強國的必由之路☁✘│✘,本次會議將中小博物館視為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學術研究物件☁✘│✘,進行了既有理論思辨性▩•、又有實踐指導性的研討交流活動☁✘│✘,有望開闢一個新穎的博物館學學術研究領域☁✘│✘,為博物館學學科建設和博物館高質量發展做出重要貢獻✘▩₪。

研討會主持人
張元成(中國博物館協會副理事長▩•、山西博物院院長)
徐天進(良渚博物院院長▩•、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教授)
周穎(中國博物館協會博物館學專業委員會常務委員▩•、湖州博物館館長)


與會代表在會議期間進行交流